
最近的舆论风暴,聚焦在张伦硕为黄奕的女儿发声的那段话上。他说的那些话被拼接成“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被网爆了,因为她的父亲不对,我的价值观崩塌了,我们要有爱”等句式,立刻触发网友的情绪对立,指责声如潮水般涌来。网友认为他是在为对方父母辩护,甚至把无辜的孩子也卷进道德审判之中,这样的言论被解读为站队和偏袒,结果是人们对他态度的快速滑坡——从模糊的同情到毫不留情的抨击。
在此之前,张伦硕的舆论场就已经因为与董璇二婚丈夫张维伊的对比而发生了微妙的转向。与张维伊之间的对照让部分网友对他产生了缓和的好感,甚至有人喊他“收拾收拾,准备升咖”,意指要在热搜与曝光度上得到更高的认可。钟丽缇和他的母亲也在直播中现身,似乎在传递一个信号:网友对他们的“老公/儿子”形象的偏好开始回暖。
展开剩余58%翻身后的张伦硕显然没有错过热度,他先为张维伊发声,带有“同病相怜”的情感色彩,似乎是在同情对方的处境。然而紧接着的举动,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甚至让人反感。他竟然为黄奕的女儿发声,暗含认为网友不应针对一个“啥都不懂的孩子”来发难。他说:“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被网爆了,因为她的父亲不对我的价值观崩塌了,我们要有爱。”这一套话语组合,被视作在替对方解释、替对方背书,结果却在舆论场里被放大成一种对公众情感的冒犯。
很快,网友的反应如潮水般涌现,态度一夜之间从模糊的议论转变为毫不留情的谴责。张伦硕试图反击,声称自己的立场是“根正苗红”,并以“科普”式的论调去辩驳现代社会中的株连九族是否应被接受的道德问题,结果并未让人理解他为何要替对方说话,反而增添了更多的反感情绪。
这场争议的走向并没有出乎人们的预料——大众对黄奕及其处境的抵触,以及张伦硕介入的方式,暴露了他对公众情绪的理解严重偏差。整场事件再次提醒人们,明星在情感与道德辩护之间的边界有多么脆弱,也揭示了公众对这种“同情站队式”表达的容忍度已经被不断消磨。
发布于:福建省国汇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